学习园地

语文

陶渊明与《归去来兮辞》
发布时间  :  2022-06-01点击量  :  [14395]

1.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

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词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2. 陶诗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在南北朝时影响不大。刘勰著《文心雕龙》,对陶渊明只字未提。钟嵘诗品》列陶诗为中品,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认为其诗其源出于应璩。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文选》收录陶渊明的诗文十余首,是作品被收录较多的作者。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3.《归去来兮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

 

4.魏晋的时代背景

魏晋时期战乱不断、动荡不安,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之一。这也是个思想异常活跃、精神空间开阔、文化环境宽松的时期,突出表现即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称这一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由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带来了文学的繁荣。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袁行霈指出,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归去来兮辞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