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

作者: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7-21 点击数量:17975

2021-07-21 | 来源:党的文献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并取得辉煌成就的100年,也是坚持守正创新、不断进行伟大自我革命、永葆青春活力的100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无论顺境逆境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00年来,我们党历经风雨、磨难、曲折和辉煌,“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2.6万余名党员惨遭敌人的杀害。面对白色恐怖,面对带血的屠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正是因为广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才没有被扑灭,反而愈燃愈烈,渐成燎原之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充满艰难险阻的万里长征。长征的最终胜利,彰显的是精神和信仰的奇迹。习近平指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系统学习和总结经验,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打破了重重封锁,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以人民利益为重,努力争取和平,坚定推进革命斗争,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最终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遭遇过严重挫折。但无论何种情况,我们党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动摇。1956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上深刻指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1992年初,面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的严峻形势,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他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2011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强调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2016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党的建设的经验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坚持守正创新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就决定了我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能搞教条主义,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坚持守正创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缺乏经验,我们党一度因实行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暴动路线而遭受了重大挫折。总结血的教训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体现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立足中国的社会实际和具体国情,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不懈探索,弄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同样,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中,毛泽东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阐明了两类社会矛盾的不同性质、内容和不同解决方法,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中推进守正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的基础上,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守正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地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不仅如此,面对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等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习近平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和主张,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辟新境界。正如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说:“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三、在批判和纠正各种错误观点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

自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质疑的回应,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正是在不断批判和纠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和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守正中不断创新。

回顾党的历史,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曾因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的影响而遭受过重大损失,但也正是在总结经验教训、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守正创新和丰富发展。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党的发展和进步,是从同一切违反这个真理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和进步起来的。教条主义脱离具体的实践,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这两种机会主义的思想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党在自己的二十四年奋斗中,克服了和正在克服着这些错误思想,使得我们的党在思想上极大地巩固了。”毛泽东还明确强调,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教条主义如果不除去,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就得不到启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得不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延安时期,我们党深入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使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深入人心,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坚持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特别是注意批判和纠正偏颇、错误的观点及做法,积累了有益经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关系进行了精辟论述,澄清了相关领域的一些错误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毛泽东强调:“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他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抄外国的经验”,要努力“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痛定思痛,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又始终坚持不懈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既反对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反对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批判和纠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防范和化解了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突出风险,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坚强保障。

总之,100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守正的保障。习近平明确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