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3-04-19 点击数量:3437

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毛泽东一生戎马,矢志奋斗,既舍家为国,更殚精竭虑,终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毛泽东日常谈话的角度研究他的家国情怀,对于激励当代青年弘扬奋斗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1946年,延安军民向毛泽东献金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担当■

毛泽东志存高远,心系天下,早在青年时期就体现得淋漓尽致。毛泽东少时便博览群书,在史书、小说中识得无数英雄豪杰、忠臣义士。看着这些风流人物为国抛头颅洒热血,青年毛泽东不禁感慨:“如今国家多难,外贼逞凶,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时,黎民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莘莘学子,正在有为之年,怎么能株守家园,无所作为呢?”于是,毛泽东立志:“要趁年轻时学好本领,将来为国立功,为民造福。”“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凭借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的满腔热血、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际的青年责任,他勇挑重担,寻求振兴民族之法、富国强兵之道。

■“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1916年,为说服父亲支持自己搞革命,毛泽东与父亲促膝长谈时说:“我读的书也许对我们家没得么子用,对你老人家发财也没得么子用,可是爷,你老人家想过没有,难道我们只管自己的家,不能想一想人家和我们的国家吗?”“爷当年不是也去当过兵、打过仗,为国出过力吗?我如今正年轻,正是为国出力的时候啊!”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之后,父亲不由得感叹其持之以恒的革命抱负,便毅然决然地成为毛泽东革命道路上坚定的支持者。

1919年春,毛泽东的母亲因病到长沙医治,毛泽东因革命重任在身不能每天伺候母亲左右而无限自责。但想到儿时母亲要自己救苦救难救苍生的教导,他依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最终连父母亲病逝也未能守孝服丧,而是继续奔波于革命事业。

1921年回到韶山外婆家时,毛泽东在跟舅舅聊天时说:“如今我做的这些事不一定很快就成功的,要八年、十年甚至几十年或一辈子。舅舅你也许看得到,也许看不到,但请舅舅放心,我做的都是正事,是为大家、为国家的事。”当毛泽东的表弟问他所做之事要到哪一步时,毛泽东说:“也许直到建立一个新的人民的国家才算成功!”1959年,毛泽东再回到韶山,他站在父母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感慨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毛泽东不仅是说给父母亲听的更是说给自己听的,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更希望自己将此志愿贯彻到底。

■“走出家乡,走向社会,参加革命,改造中国”■

在父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更是发动兄弟姐妹一起投身革命。1920年,毛泽东回到韶山,将菊妹子改名泽建,还告诉她:“时代不同了,你要有主见,将来要做建设国家的栋梁才。”1921年初春,毛泽东劝大弟毛泽民一家舍房屋弃田地,跟随他到长沙学习,为将来参加一些有利于国家、民族和大多数人的工作作准备时,说道:“你不要舍不得离开这个家。为了建立美好的家,让千千万万百姓都有一个好家,我们就得离开这个家,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嘛!”见毛泽民犹豫,毛泽东又补充道:“光顾自己有饭吃不行啊!要使全国老百姓都有饭吃。怎样才能办得到呢?就是要走出去干革命,这叫舍小家为大家。”在毛泽东的鼓舞下,毛泽民一家放弃了韶山的家产,跟随毛泽东走上了革命之路。除此之外,当小弟毛泽覃还只是个共青团员时,毛泽东就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他,鞭策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便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叮嘱小弟:“哥哥和你嫂嫂都在从事很危险的事业,你现在要做的是保守好这个秘密。等到你完成学业,我们三兄弟一起来做可以救我们国家的大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还经常号召邻里乡亲们联合起来共同革命,共赴国难。1930年长沙战斗失利,红军退至距他家只有25公里的株洲镇,毛泽东仍然坚持:“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决不回家乡!”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托毛远耀向父老乡亲问好:“一定要告诉他们,我们的革命是一定要胜利的,一定会成功的。我们有这个信心,只要我们共同奋斗,革命就一定会胜利,一定会成功。要告诉家乡父老,大家团结起来,大家都要有这个信心。”在毛泽东的鼓励下,韶山的乡亲英勇奋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首《七律·到韶山》道出了韶山人民坚定的革命决心和高尚的革命精神。

在硝烟四起的烽火岁月里,毛泽东本可以独善其身,但民族危亡之际,国家大事并非只是庙堂之责。数千年来,每当国难当头,总有民族英雄挺身而出,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一起构筑了我们的民族脊梁,从而使中华文明延续至今。

■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家国奉献■

一直以来,毛泽东做好了随时为国家牺牲自己的准备,将舍家为国、舍己为民的决心贯彻到底。除做好思想建设之外,他更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为革命奉献一切的博大胸襟。

■“干革命,怕死还行吗”■

在革命形势严峻时期,毛泽东及其家人常常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即便如此也未能挫伤他坚持革命的积极性。1921年11月7日夜,毛泽东在长沙组织了“庆祝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的集会,集会群众与警察发生了冲突,他半夜才回到家。面对十分担心的妻子杨开慧,毛泽东说:“要做一番事业,会要吃一些苦头。我毛泽东不怕死!砍了头,碗大的疤只有一个!”面对紧张局势,毛泽东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难免担忧亲人。1927年湘东发动起义,毛泽东将弟弟毛泽民送到湘江码头时不忘鼓舞他:“我们就此分手。从现在开始,我们两个人都是提着自己的脑壳走路,不要怕!”并叮嘱毛泽民:“你见到开慧,告诉她要坚强。至于我,生死在外,不要挂念,请她把孩子带好。”毛泽东还时常语重心长地提醒大家所做事业的危险性:“生离死别,每位都要有这个思想准备。”这也是毛泽东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自走上革命道路以后,毛泽东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取而代之的是家国命运一体。1931年10月下旬,毛泽东与毛泽覃夫妇见面时说:“还是10年前那句话:舍弃小家,为了国家。中国人创造文字绝顶聪明,把‘国’和‘家’字连在一起,不可分离。国之不存,何以为家?家破人亡,何以言国?我们家的规矩是:舍家报国,家国命运合一。”

■“事情是有曲折的,革命不能没有牺牲”■

有革命就会有牺牲,生离死别的场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常常上演,毛泽东的家庭也不例外。在为革命奔走的过程中,毛泽东的亲人们一个接一个将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侄子毛楚雄,都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踏上革命之路,最终在革命斗争中英勇献身。堂妹毛泽建牺牲时,毛泽东正行军于赣南、闽西地区。听闻菊妹子的死讯,毛泽东痛心地对毛泽覃说:“泽覃,不要自责,如果要自责,我比你还痛苦,泽建是我带出韶山的……但革命总要死人,为了人民少一些牺牲、多一些幸福,我们共产党人只能带头牺牲,我们只有用战斗来回答敌人的残暴!”方志纯向毛泽东讲述毛泽民的牺牲情况时不禁哽咽,毛泽东难掩悲伤之情,却还劝着对方:“不必太难过了,要奋斗,就有牺牲嘛!”

除毛泽东的兄弟姐妹为革命流血牺牲之外,毛泽东的妻儿也为革命无私奉献自己。1930年10月,杨开慧在长沙被捕,11月14日英勇就义。毛泽东在得知杨开慧的死讯时,对朱德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我有愧啊!当年对母亲,我没有尽到孝道;现在又对开慧和岸英他们,没有尽到为夫、为父之责。”毛泽东长子毛岸英,从小便跟着毛泽东东奔西走。回忆毛岸英短暂的一生,毛泽东说:“为了革命事业,这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行万里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岸英更是主动赴朝参战。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不幸牺牲,同众多奔赴朝鲜英勇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一道永远地留在了朝鲜。当彭德怀向毛泽东汇报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消息时,毛泽东眼睛湿润,缓缓地说:“革命战争,总要付出代价的嘛,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毛泽东还强忍内心悲痛劝慰儿媳刘思齐(又名刘松林)说:“战争嘛,总要死人的,不能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人民牺牲。”面对骨肉至亲的生离死别,毛泽东不仅将悲痛情绪隐藏心底,还化悲痛为力量,鼓舞将士和亲人牢记:“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革命途中下落不明的孩子也始终牵动着毛泽东的心。1940年春,曾志与毛泽东拉家常。毛泽东说:“我最怀念的还是在中央苏区生的毛毛。部队出发时,孩子站在路边送行,那时毛毛才2岁,没想到一别就再也见不到了。”每每谈及遍寻无果的孩子,毛泽东就感慨万千:“我们闹革命,是为了造福下一代。革命战争,又让我们不得不丢下我们的下一代,真是两难呀!”

1950年初春的一天,当得知贺怡和曾碧漪的儿子因交通事故一起遇难时,毛泽东劝慰来访的曾碧漪说:“你的儿子不在了,很可惜。干革命总要有牺牲的,我参加革命几十年,父母早已不在了,我的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都为革命牺牲了。毛泽覃的一个儿子才十八岁就被敌人活埋了,杨开慧也为革命牺牲了,还有小毛也没找到。为了革命事业,我们家里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不能老去想自己的事、自己的儿子,应当多想想全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多想想我们所进行的革命事业。”1946年,毛泽东和儿子毛岸英在延安长谈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如今再忆,令毛泽东恍如隔世。但是,亲人们接二连三的牺牲并没有浇灭他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他和家人仍然奔赴在战斗的最前线。正如1959年毛泽东在武昌会见杜波伊斯博士和斯特朗,回忆起自己一家牺牲六位亲人时说的那样:“我的家庭这种情况,说明中国成千成万的家庭有多少人被杀害。但是,共产党是杀不尽的,只会越来越多。我们家里的人少了,但是在全中国却出来了更多的共产党员。”

正是如此宽宏博大的情怀支撑着毛泽东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最终使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让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雄踞于世界的东方,让胜利的熊熊火光普照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

   1959年,毛泽东在合肥和钢铁工人交谈

■公私分明,拒绝裙带的家国风范■

毛泽东作为一国领袖,在处理公私关系的实践中,一向泾渭分明,始终秉承着“先公后私、公私分明”的严格准则。

■“保持光荣本色,不许讲享乐,不许搞腐化”■

毛泽东酷爱抽烟。有一次,身边的工作人员特地从国外买来进口烟,并打算用公费报销烟钱。毛泽东得知后坚决不同意,认为自己抽的烟就得自己付钱,绝不能算在公费里。他就这类问题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检点,随随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长们、省长们、市长们、县长们都可以吃了拿了。那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呢?”毛泽东不仅严格约束自己,对于那些公私不分、有便宜就占的官员也深恶痛绝。1952年2月11日,毛泽东与李家骥讨论起“三反”问题时,严肃批评了那些对于公家的钱和物,敢拿又敢花的大小“老虎”:“对他们必须严格要求,严肃批评和处理。前几天有人对我讲,机要处有个干部私自给自己盖房,这样的人与刘宗敏有什么两样?这样的人必须枪毙几个,不然不足以平民愤。”毛泽东认为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是对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的严重损害,必须坚决抵制,为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就要从“正人先正己”做起。

■“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身为国家领袖,毛泽东家风严格,强调纪律从约束自己和家人做起。毛泽东对儿女严格要求,绝不允许子女占国家的便宜。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大饥荒,粮食紧张,毛泽东的女儿常常在学校吃不饱饭。毛泽东也只是疼惜地对她们说:“现在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我们要和全国的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渡难关。”但毛泽东身边的卫士于心不忍,曾私带零食给孩子们补充营养,被毛泽东发现后遭到他厉声指责:“三令五申,为什么还要搞特殊化?”“同全国人民比较起来,她还稍好一些,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还是恪守本分的好,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可是看着孩子又小又缺乏营养,保姆韩桂馨想尽办法给孩子开小灶,毛泽东多次劝阻:“不要以为毛泽东的孩子就特殊,从小开始就不能灌输这种思想,要教育我的孩子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样,不能叫孩子打着我的招牌享受特殊待遇。”除此之外,毛泽东让毛岸英和李敏做事办公只准提他们自己的名字,不要提及毛泽东的名字。毛泽东说:“我的荣誉不准孩子们沾,我是我,他们是他们,靠他们自己去闯。”在“三查三整”运动中,毛泽东耳闻江青的入党时间出现问题,对江青很生气,发了脾气:“按组织原则办,谁也不能特殊!”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众多亲朋好友来信,或表示祝贺,或寻求帮助。接到这些信,毛泽东说:“亲朋好友里面,有不少是深明大义的,但也有一些还存在封建时代攀龙附凤的旧思想,以为我是皇帝老子登基,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他们自认是皇亲国戚,应该受到封赏、得到恩荫。我现在当大官了,如果翻脸不认人,人家就会说共产党无情无义,何况有些人过去还帮助过我,帮助过我们党呢。如果有求必应,那就成了国民党的样子了,我们共产党如果像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久而久之,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垮台。”当秘书询问如何处理这类信件时,毛泽东回答道:“我这里是‘四不’主义:不介绍、不推荐、不写信、不说话。”毛泽东以如此坚决的态度回绝了那些企图通过他的关系谋得一官半职的人。毛泽嵘携养子毛绘华到北京请求毛泽东介绍工作,表弟来北京治眼疾希望毛泽东开个快速通道,堂弟毛泽连遇到困难想找毛泽东帮忙解决,都被毛泽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委婉拒绝了。

莫说乡亲朋友希望从中沾点福利,就连自家兄弟毛泽东也一视同仁。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毛泽覃同在苏区工作,对毛泽覃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毛泽东多次严肃批评。毛泽东说:“共产党不是毛氏宗祠,不要以为是兄弟关系就可望得到庇护。”对于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亲戚们,毛泽东也只是语气温和地说:“革命牺牲了成千上万的先烈,我们活下来的人才有今天,想事、办事都要对得起先烈才是。我现在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这是革命的需要,是为人民服务,替人民办事,不能和封建社会一样,一当上皇帝,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都来享受。我们是共产党人,是革命者,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工农劳苦大众,要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而不是为少数人谋福利!”

在乡亲们看来,利用自己的权力为亲朋好友谋取一份好差事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毛泽东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取之于民,受之于民,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徇私枉法。也正是因为有这份魄力,毛泽东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之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激励青年、传承精神的现实启示■

1949年5月12日,毛泽东在接见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时讲道:“在我看来,中国青年的声音,也是我的希望与勇气的来源……今后的革命事业,还要靠青年人来完成,他们是中国的未来,是中国的希望。”这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青年一代在今后的革命事业中再接再厉,将家国情怀发扬光大的殷切期盼。

■ 外强体魄,保家卫国 ■

毛泽东一生酷爱运动,始终认为体育运动关系着国家民族的盛衰和兴亡,万里长征、抗日战争等每次伟大胜利的背后都是以强健的体魄为基础的。

1917年,毛泽东的几位校友因忽视体育锻炼不幸去世。在面对家长的质问和要求校方开展体育运动时,毛泽东站出来说:“这次追悼会那副挽联就是我写的,一方面是公开批判校方不重视体育,另一方面是对死去的同学的惋惜和生者的告诫。”不久,毛泽东就以一篇《体育之研究》大力抨击和揭露了学校里普遍不重视体育锻炼的现象。杨昌济在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其将体育锻炼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格局称赞不已,毛泽东谦逊地说:“每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强健,社会才有希望。”

毛泽东爱好游泳、乒乓球等多项运动,还号召大家加强锻炼,为发展革命事业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青年时期毛泽东经常对同学们说:“要做能文能武的新青年,只有身体好,才有更大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为学校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服务。”“如果一个人身体不好,则学问、道德的进修都有困难。不把身体锻炼结实,就不配谈救国、谈革命。”1951年,他在接见教育工作者时强调:“你们教书育人,千万别把年轻人培养成林黛玉、贾宝玉那样的人,我们需要身体健康、体质强壮、意志坚强的年轻人,只有锻炼身体,才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当毛泽东看到邵华不及格的体育成绩时,不禁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孩子,体育课没有及格,这不好。体育是强健体魄锻炼意志的。山也爬不动,水也不敢下,怎么当好革命事业接班人呢?帝国主义污蔑我们是东亚病夫,我们偏要把身体练得棒棒的让他们看。这一课一定要补上,要为你自己,也要为国家争口气啊!”他还对孩子们说:娃娃们,锻炼身体就是锻炼意志,练恒心,练胆量,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素质不好,连本钱都输得一个不剩,还用什么去和敌人斗争,想当逃兵都逃不掉,那只有被人家五花大绑押送当俘虏啦!

■ 内修学识,坚定意志 ■

“国人除健体之外,还得有强健的头脑才行,否则还是难免受到列强欺压。”毛泽东一向重视知识的积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毛泽东曾说过:“青年比成年人更需要学习。”1920年3月14日,毛泽东在送别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时说:“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到国外去,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学问,拿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这批有志救国的青年“输世界文明于国内”,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

毛泽东深知马列主义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说:“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毛泽东鼓励身边一些没有文化的“红小鬼”去红军大学学习:“干革命不光要会打仗,还要懂得马列主义。要懂得马列主义,就得学文化!”为激发学员学习马列主义的积极性,1937年9月,毛泽东在为学员送行时说:“向你们推荐两个人,一个是我敬佩的老师,从苏联吃面包回来的张如心教授,他可以把许多马列著作背诵如流,你们可以向他学习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一个是大队政治委员胡耀邦,他的年龄比你们大不了多少,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热爱学习、朝气蓬勃的‘红小鬼’,现在还不断写些文章在报上刊登,很受读者的欢迎。希望你们以这两个同志为榜样,好好地学习。”

从毛泽东的日常谈话中剖析他在国家命运面前展现的家国大义,我们看到了一位崇高而鲜活的伟人形象,一座耸立于民族之巅的伟岸丰碑。今天,新时代的青年都应以毛泽东为励志的榜样,努力传承和弘扬这种家国情怀的红色基因,以国为本,心怀天下,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