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课部

学院动态

大学语文教研室举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专题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  :  2023-03-27点击量  :  [5557]

大学语文教研室举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专题研讨活动。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是指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养教育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学经典为载体,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支撑,实现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的融合。

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彭欠老师指出《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主要特点有:

重视课程目标的价值导向,突出情感目标即价值观目标。

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入课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创新教学形式,立体化构建读、写、赛、演、游”“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增强课程的工具性价值。

整合人文领域教育教学力量,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公共选修课三层次、多模块人文素质类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利用多课堂融通的优势进行全方位的立德树人,重视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文化实践活动和网络资源。

具体案例:

《大学语文——定风波》:通过引导大学学了解苏轼的人生三阶段,实现《大学语文》的通识教育基础目标,通过对比阅读篇目,使学生实现阅读力和理解力的有机提升,再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对《定风波》中的逻辑纠错,理解苏轼有意为之的背后深意,引导学生习得一份心境: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不惧怕风雨、不耽溺晴天,勇敢做真正的自己。

《大学语文(文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理工科高校通识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古今知识,涵育文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建构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履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时代精神。

屈原——浪漫主义的爱国诗人:通过对屈原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特色的介绍,了解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和爱国精神。分析他在《离骚》《九歌》等作品中表达的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引导学生从屈原身上汲取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的营养。

《大学语文——论语》:通过对《论语》中的一些重要篇章和语句的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品格,探讨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现代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大学语文——鲁迅》:通过对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代表作品的分析,展示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的风貌和精神,阐释鲁迅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洞察和批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进步意识。

《大学语文——海子》:通过对海子的诗歌创作和人生经历的介绍,揭示海子作为一位诗人和哲学家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探索海子对自然、人生、理想等主题的诗意表达和哲理阐释,引导学生感受海子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和牺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

彭欠老师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学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它能够利用文学经典的魅力和影响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塑造学生的思想品格和人格魅力。它也能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彭欠老师建议是,学习《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要把《大学语文》看作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而要把它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和人生启迪。

要有批判性和创新性,不要把《大学语文》看作是一种死板的灌输,而要把它看作是一种开放的探索和对话。

要有实践性和责任感,不要把《大学语文》看作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空谈,而要把它看作是一种与时代同步、与社会联系、与生活相关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