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革命输送力量的“红色动脉”

作者: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7-07 点击数量:18956

——川陕红色交通线建立背后的故事

2021年07月07日  | 来源:陕西日报

川陕红色交通线黎坝交通站旧址位于黎坝镇柳营村,这里也是汉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常会有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本报记者 王姿颐摄

川陕红色交通线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存在,它建立于中国红色运动低潮和危难的时期,为后来一系列革命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镇巴是陕西的“南大门”,也是川陕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一站。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令镇巴的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百姓能唱红歌,也能讲述一段段口口相传的革命故事……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7年冬到1930年春,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鄂豫皖三省党组织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组建了红31、32、33师,创立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3块革命根据地。1930年6月,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到1932年6月,红四方面军发展到4.5万人,在鄂豫皖根据地消灭敌人6万余人,接连粉碎国民党三次“围剿”,鄂豫皖根据地进入鼎盛时期。

鄂豫皖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引起了蒋介石集团的恐慌。于是,蒋介石调集30万军队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因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之后红四方面军开始向西突围转移。

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进入陕南山区,12月7日,抵达汉中城固的小河口,稍作停顿后行进至西乡。部队在钟家沟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作出了进军川北的战略决定。

川陕边界山大林深,川北防御空虚,加之这里的群众基础良好,红四方面军如猛虎归山,迅速解放了川北通江、南江以及巴中大部分地区。1933年2月,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相继召开,组建了中共川陕省委,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宣告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建立。

“汉中密约”的达成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壮大让蒋介石没有想到。1932年底,他开始策动川军联合“剿共”,又急电杨虎城的部队重返陕南、夹击巴山,意欲对根据地形成南北“围剿”之势。

当时,中共中央及上海中央局指示王右民等做杨虎城的统战工作。同时,时任杨虎城部第38军少校参谋的中共地下党员武志平受中央特科指示,通过杨虎城部高级参议杜斌丞向杨虎城谏言“秘密联系红军,互不侵犯”。最终,杨虎城接受了杜斌丞建议,并决定由武志平作为杨虎城的密使,与红军联络。

1933年5月,武志平赴川北与红四方面军总部进行联络,红军对此极为重视,遂派川陕省委参谋主任徐以新随武志平赴汉中与第38军军长孙蔚如谈判。

经过多次商谈,双方最终在孙蔚如的亲信王宗山家达成了“互不侵犯”的秘密协定,史称“汉中密约”。其内容包括:以巴山为界,互不侵犯;相互配合,打胡宗南;红军可以设立交通线,陕军可以提供一定的物资;在陕军阵地前沿设联络站,红军可以用隐蔽的方式来汉中采购部分日用品,并由武志平全权负责处理边界事务。

镇巴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邹春蕊表示,“汉中密约”是我党早期统一战线的成功范例,它的达成打破了蒋介石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汉中密约”使红四方面军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对付四川之敌并不断取得反“围剿”胜利,为川陕苏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对后来团结西北军抗日和“西安事变”起到了相当重要的铺垫作用。

川陕红色交通线的建立

“汉中密约”达成之后,武志平先后建立了由汉中通往川北的三条秘密交通运输线路(史称“红色交通线”),将军用物资、情报等运送至川陕苏区。

红色交通线的西线最早建立。西线由汉中出发,经牟家坝、青石关、回军坝、凉水井、碑坝进入四川两河口至川北苏区。在交通线的建立过程中,为方便物资转运,武志平还在沿途设立了交通站,比如凉水井就是当年红色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交通站,他们在这里搭建了两间茅屋。秘密交通线开通后,情报和物资以及全国各地的报刊就是通过这两间茅屋源源不断地送往苏区。如今茅屋已湮没在荒芜的杂草丛中,不大能看出当年的面貌。

红色交通线的中线由汉中出发,经南郑牟家坝,城固的天明寺、大盘、小盘,再经南郑碑坝进入四川两河口至川北苏区。

三条线路中,最晚建立的是红色交通线的东线。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匪武装的破坏,西线和中线无法再正常运行,中共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经与武志平商议,决定再开辟一条经城固、西乡到镇巴进入川北苏区的红色交通线。

据黎坝交通站旧址讲解员田红梅介绍,武志平于1934年2月携带从汉中采购的物资启程赶赴镇巴,到达渔渡坝王家客栈,将物资交给与其联络的红四方面军供给部的干部柯大祥。因渔渡坝距红军主力较远,安全无法保障,遂决定更改路线,在黎坝设立秘密交通站,由关门垭乡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黎正刚及其妻王三珍担任交通站交通员。

武志平到达黎坝后,在交通站将一部分物资交给在此等候的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干部陈友盛,并嘱托黎正刚的妻子王三珍担负起从黎坝交通站到红军驻地的物资运送任务。后来,由于交通站被国民党特务察觉,以致红军派出的接头人员遭受黎坝地区民团袭击并牺牲,交通站停止了工作。

现在在黎坝镇柳营村的川陕红色交通线黎坝交通站旧址, 依然留存有当年交通站秘密通行的地道,如今虽已塌陷,但当年经这条地道可以直接进入柳营村后的大山中,红军可以从此转运重要情报和物资。

据黎正刚家族后人黎光德回忆:“小时候我常听家里老人讲起,闹革命的时候,我三爷爷黎正刚能识文断字、帮红军做事情,而我三奶奶也会借着去镇上卖东西的机会打探情报,村里当时也有人主动帮忙做一些工作。”

据了解,当时大批军用物资、粮食、医疗药品等经由川陕红色交通线运送到革命根据地,中央、陕西省委、陕南特委通过此线路与红四方面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联系,一大批领导干部和革命青年通过三条红色交通线到达川陕苏区。因此,川陕红色交通线可以看作是“红色动脉”,它为川陕革命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力量。(记者 王姿颐)